时间:2025-09-19 01:15 来源:中新网 阅读量:17634
题:乌兰察布乡村振兴观察:产业“活血”为百姓幸福生活加码
秋染草原层林翠,田畴沃野丰收忙。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的乡村大地上,奋进的气息扑面而来——集宁区田野间,农机轰鸣催生出丰收图景;商都县庭院里,雏鸡啾啾奏响增收序曲;察右前旗草场上,壮硕肉牛孕育着致富希望……
集宁区:订单农业“种”出好光景
金秋时节,集宁区的田野里一派繁忙景象。在马莲渠乡大十号村,连片的马铃薯田上,收获机来回穿梭,一垄垄饱满的马铃薯被翻出土地,工人们忙着分拣、装袋,不一会儿就装满了运输车。
“今年种了1000多亩马铃薯,亩产3.5吨,用机械采收比人工快多了,成本还低!”种植户王艳青说。
而在白海子镇小东号村,玉米收割机在田间作业,饱满的玉米棒被快速收割装车。“我们跟企业签了订单,种的水果玉米专门用来做速冻玉米、玉米汁,不愁卖。”村民张强介绍,订单农业让大家没了后顾之忧,只管安心种好地。
集宁区农牧水利局农业管理股负责人呼和表示,当地通过推广机械化、发展订单农业,推动农业提质增效。“目前,集宁区马铃薯、水果玉米种植面积达6万亩,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率突破90%,多家农业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合作,让好收成变成好收入,助力农户在丰收季稳稳增收。”呼和说。
商都县:庭院经济“孵”出增收路
“感谢给我们送鸡苗,一定好好养,明年多赚钱。”不久前,在商都县卯都乡二道渠村的鸡苗发放现场,村民韩秀梅捧着叽叽喳喳的鸡苗,脸上满是期待。当天,商都县农牧局利用北京内蒙古协作资金,将4万羽鸡苗有序发放到农户手中,惠及4616户家庭。
鸡苗发放现场,村干部逐一核对农户信息,确保鸡苗精准到户。农牧局工作人员则围着村民,手把手教授养殖技巧。“饲料要选颗粒料,好消化”“每天观察鸡群,发现精神不好的及时隔离”“定期消毒,预防疫病最关键”……这些实用的指导,让村民们心里有了底。
据了解,这是商都县持续推进庭院经济的重要举措。近年来,借助平谷农业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,商都县通过“鸡苗发放+技术指导”模式,让小庭院变成“增收园”。
商都县委常委、政府副县长胡天伟介绍,下一步当地将探索“公司+党支部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不仅送鸡苗,还帮着找销路,预计每户年均能增收1800元,让农牧民的增收路越走越稳。
察右前旗:产业升级“养”出好日子
察右前旗巴音塔拉镇碱滩村外,3.7万亩草场绿意盎然,村民王永平坐在炕头,喝着奶茶,算起了养牛账:“现在养50头西门塔尔牛,年收入20万,比以前强太多了。”
过去的碱滩村,土地泛碱,牧草长势差,村民养的牛瘦巴巴,卖不上价。为帮村民脱贫,当地政府派农技人员调研后,确定从养殖业突破——先挖排水渠改良草场,让3.7万亩碱地变良田;再送优质牛种、推广舍饲圈养,还配套“种养殖贷款”。
王永平率先贷款5万元,盖起新牛棚,养起西门塔尔牛,成了村里的“养牛样板”。“可没多久,新问题来了,养牛户多了,鲜奶供大于求,奶站拒收,村民只能倒奶。”王永平说。
为了彻底解决问题,碱滩村委会又用北京内蒙古协作帮扶资金,建了手工奶食加工基地,按高于市场价15%的价格收购鲜奶,做成奶豆腐、奶皮子外销。后来,村民们还学起直播带货,并在“乌兰察布之夜”文旅节设体验店,生意火爆。如今的碱滩村,牧草旺、牛羊肥,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。
据了解,近年来,乌兰察布市锚定乡村振兴目标,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,既靠“输血”夯实发展基础,更靠“造血”激活内生动力,让“奋进的乌兰察布”在产业兴农的道路上稳步前行,让农牧民的生活向幸福更进一步。
--> |
声明:免责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热门推荐
口碑家装 |
网站地图 |
RSS订阅
口碑家装-未经本站允许,禁止镜像及复制本站。投诉及建议联系邮箱:linghunposhui@sina.com
Copyright ©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口碑家装 www.kbdb.cn 版权所有,备案号:皖ICP备2023005497号